如何进行picc置管术?全面解析picc置管术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
摘要:PICC(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)即经外周静脉插入中心静脉导管,是一种用于长期静脉输液、营养支持、化疗等治疗的一种中心静脉通路。与传统中心静脉置管相比,PICC置管具有操作简单、安全、痛苦小、感染率低等优点,因此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。本文将从操作步骤、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解析,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掌握PICC置管术。二、操作步骤1.准备工作(1)确认患者身份:核对患者姓名、年龄、性别、住院号等信息,确保置管对象
PICC(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)即经外周静脉插入中心静脉导管,是一种用于长期静脉输液、营养支持、化疗等治疗的一种中心静脉通路。与传统中心静脉置管相比,PICC置管具有操作简单、安全、痛苦小、感染率低等优点,因此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。
本文将从操作步骤、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解析,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掌握PICC置管术。
=操作步骤
=准备工作
(1)确认患者身份:核对患者姓名、年龄、性别、住院号等信息,确保置管对象正确无误。
(2)告知患者:向患者详细介绍PICC置管术的目的、过程、注意事项等,让患者充分理解并做好心理准备。
(3)准备器材:PICC导管、导丝、注射器、消毒液、敷料等。
(4)准备环境:确保手术室或病房环境整洁、安静、温暖,保持适宜的照明和通风。
=皮肤消毒
(1)选择消毒液:一般选择碘伏或氯己定等消毒剂。
(2)消毒部位:选择置管部位,一般选择上臂外侧静脉,消毒范围应该大于导管进入部位。
(3)消毒方法:采用“中心向外、旋转式”消毒法,即从置管部位向四周旋转消毒,每个方向至少消毒3次,消毒时间不少于2分钟。
(4)消毒完成:消毒完毕后,应等待消毒液干燥,不要用手或其他物品触碰消毒部位。
==
(1)选择=方法:PICC置管一般选择局部=,也可选择静脉=。
(2)=部位:选择置管部位,一般选择上臂外侧静脉,=范围应该包含导管进入部位。
(3)=方法:局部=一般选择2%~3%利多卡因,静脉=一般选择丙泊酚等。
(4)=完成:=完成后,应等待=物发挥作用,确保患者无痛感。
=导管插入
(1)选择导管:根据患者年龄、性别、身高、体重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导管,一般选择=7Fr~5Fr的导管。
(2)准备导丝:选择适当长度的导丝,一般选择50cm~70cm的导丝。
(3)插入导丝:将导丝插入皮下组织,顺利进入静脉内,导丝应该插入至心房附近。
(4)插入导管:将导管沿着导丝缓慢插入,直至导管进入静脉内,一般插入深度为20~30cm。
(5)固定导管:将导管固定在患者皮肤上,一般使用透明敷料或导管固定器固定。
=导管连接
(1)选择连接器:根据患者需要的输液、营养、化疗等治疗选择合适的连接器。
(2)连接管路:将连接器插入导管插口,连接输液、营养、化疗等管路。
(3)检查连接:检查连接是否牢固、密封,管路是否畅通,输液速度是否正常。
=术后处理
(1)观察患者: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、导管周围皮肤情况、输液情况等。
(2)定期更换敷料:每天更换一次敷料,观察导管周围皮肤是否有红肿、渗液等情况。
(3)定期冲洗导管:根据医嘱定期冲洗导管,保持导管通畅。
(4)定期更换导管:根据医嘱定期更换导管,一般为每4周更换一次。
=注意事项
=操作前应仔细检查器材,确保无损坏、污染等情况。
=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无菌操作,避免污染导管。
=皮肤消毒应彻底,消毒时间不少于2分钟。
==剂量应准确,避免过量或过少。
=导管插入过程中应缓慢、稳定,避免过度插入或插入不足。
=导管固定应牢固,避免导管脱落或移位。
7.连接管路时应注意无菌操作,避免污染导管。
8.术后应及时观察患者情况,及时处理异常情况。
9.定期更换敷料和导管,避免感染和导管堵塞。
==
PICC置管术是一种安全、简便、有效的中心静脉通路,对于需要长期静脉输液、营养支持、化疗等治疗的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。在操作过程中,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范,注意无菌操作,避免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。=在术后应及时观察患者情况,定期更换敷料和导管,保持导管通畅,确保治疗效果。